首頁 ﹥ 目錄導覽 > 其他 > 防控新冠肺炎全方位四合一方法



為感受“疫戾”之氣,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涉及到超藥典劑量,應當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5、2020/03/04(試行第七版))(三)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療。(3)採用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可適當採用高PEEP,保持氣道溫化濕化,避免長時間鎮靜,早期喚醒患者並進行肺康復治療。根據氣道分泌物情況,選擇密閉式吸痰。[注:中藥溫熱包口罩可保持氣道溫化濕化] (4)挽救治療:對於嚴重ARDS患者,建議進行肺複張,在人力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每天應當進行12 小時以上的俯臥位通氣。[注:俯臥枕、框架可用於俯臥位通氣。] (四)中醫治療。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涉及到超藥典劑量,應當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結論:中國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3-7版)計5版,皆已將俯臥位通氣法及中醫藥療法列入,且被武漢及全國各省大型醫院,實際應用於此次疫情之臨床重症治療。
二、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1、2020/2/16臺灣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第三版(p5、 p25) 。
2、2020/3/13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第四版(p18) 對於重度 ARDS 的患者,若使用俯臥式通氣(prone ventilation),建議每天應進行至少 12-16 小時。備註:建議對患有嚴重ARDS的成人和兒童患者使用俯臥式通氣,但需要足夠的人力資源和專業知識才能安全地執行此類治療。
3、台灣衛福部疾病管制署2020年3月26日第五版,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感染臨床處置指引: P4「二、臨床表現簡述:根據目前有限個案回顧研究指出,SARS-CoV2冠狀病毒患者症狀不易與其他感染分辨;大部分患者有發燒、乾咳、倦怠等症狀,約三分之一會有呼吸急促。其他症狀包括肌肉痛、頭痛、喉嚨痛、腹瀉等,另有部分個案出現嗅覺或味覺異常。」「P35.附錄重要修訂對照表: 二、臨床表現簡述:新增另有部分個案出現嗅覺或味覺異常,約有14%出現嚴重需住
院與氧氣治療,5%需加護治療。」
註:嗅覺異常症狀,讓傳統中醫藥以香佩法香囊來防疫得以確認。
結論:台灣疾管署雖將俯臥位通氣列入方案、及將臨床表現加入嗅覺(中藥香囊芳香療法)、味覺異常;惟台灣各大醫院尚未見到實際應用於新型冠狀肺炎臨床治療。
https://www.cdc.gov.tw/File/Get/Ad-GOpn4xd2avo4wkV0uWw
參、中國大陸2020年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已將俯臥式通氣法實際應用於新冠肺炎重症治療
中國大陸衛健委要求各省市派醫學專家前往湖北支持,有北京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等多家大型三甲醫院使用俯臥式通氣法實際應用於新型冠狀肺炎臨床,如下:
1、【援鄂日記】北醫三院張潔:新冠肺炎護理—俯臥位通氣“北醫三院方案”出爐2020/03/06
俯臥位通氣,是指將患者置於俯臥位,以使下垂不張區域肺擴張,改善通氣血流比值,提高氧合指數,從而促進肺恢復的一種治療方式。作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支持治療手段之一,已廣泛得到認可。目前,逐步應用於重型新冠肺炎的患者救治中。
那麼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如何讓病人更易理解,操作配合……這些問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組裡隊員討論研究,在參考了大量文獻和指南後,我們用最短的時間高效地完成了題為
急危重症,患者主要以嚴重的呼吸窘迫及低氧血症為臨床特徵。俯臥位通氣(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指在常規機械通氣無法改善 ARDS 患者低氧血症時而採取的一種補救措施,使患者由仰臥位轉變為俯臥位以改善患者氧合狀態的一種治療性體位[3]。對於行PPV 的ARDS 患者,由於患者個體差異的原因,對於 PPV 的實施效果臨床報導各異,本研究旨在瞭解對 ARDS 患者實施 PPV 期間的呼吸力學、肺部順應性、氧合狀況及相關併發症。
作者:岳偉崗,張瑩,蔣由飛,袁鵬,尹瑞元,馮鑫,朱磊,郭鴻,尹超,張磊,李斌,張志剛
https://www.sohu.com/a/322475333_656657
11、俯臥位通氣原理 俯臥位通氣技術2018-12-24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於2010年開始應用俯臥位通氣技術,該技術是常規呼吸機治療失敗ARDS患者的治療首選,治療費用低,治療效果佳,但相對皮膚軟組織損傷等併發症較多。 病人俯臥位通氣時,可使背側跨肺壓上升,並降低心臟因重力壓迫背側肺葉的現象,因而促進背側已經塌陷的肺泡張開,進而使背側和腹側的通氣量趨於均質,增加整體通氣血流比,提高氧合能力。另外,俯臥位有利於氣道分泌物引流。俯臥位的適應證主要是嚴重低氧血症,常規通氣不能糾正的患者。
俯臥位的實施:應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窒息;國內少有單位配備翻身床進行俯臥位元通氣,一般採用人工方式進行。俯臥位元元元通氣時至少需要5-6名醫護人員進行,人員分配及分工根據患者病情及患者的管路確定。
http://www.wo38.com/e/38283.shtml
12、俯臥位通氣的細節與實施(上)原文刊載於: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16,39(9 ): 666-668
ARDS是肺內或肺外非心源性因素導致的肺泡膜通透性增加,肺間質和肺泡水腫,小氣道陷閉和肺泡萎陷。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為肺容積減小、呼吸系統順應性下降及通氣血流比失衡。臨床表現為頑固性的低氧血症及進行性的呼吸窘迫。CT表現為不"均一性"的肺水腫、肺不張及"嬰兒肺"或"小肺"。根據柏林標準[1],重度ARDS[氧合指數<100 mmhg="" 1="" span="">=0.133 kPa)]患者病100死率高達46.1%。機械通氣是ARDS重要治療手段之一,目前得到一致認可的機械通氣手段包括肺保護性通氣(小潮氣量、高呼氣末正壓)、肺復張及俯臥位通氣。俯臥位通氣因其操作簡單,不需要昂貴的器械及藥物,不增加醫療花費,同時幾乎不發生不可預防的致死性併發症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1)促進塌陷肺泡復張:
ARDS主要病理改變為重力依賴區域的小氣道陷閉和肺泡萎陷不張,非重力依賴區域肺泡過度通氣。俯臥位通氣時,胸 腔內負壓由背側向腹側逐漸減小,背側胸腔內負壓增大,跨肺壓增大,促進背側肺泡重新開放。腹側胸腔內負壓減小,跨肺壓減少,腹側通氣量減少,但仍能維持腹側肺泡開放(圖1)[2]。同時,俯臥位後,解剖位置上位於心臟下方受心臟壓迫的肺葉體積縮小,部分被心臟壓迫的萎陷肺泡復張。俯臥位元元通氣患者需要鎮靜甚至肌松,有利於膈肌鬆弛,跨膈壓降低,促進部分背側肺泡復張,增加氣血交換面積。
(2)改善通氣血流比:
俯臥位時肺內血流重新分佈,腹側區域血流增加而背側區域血流減少,同時腹側區域通氣減少而背側區域通氣增加,通氣血流比明顯改善。
(3)改善呼吸系統順應性:
俯臥位時,背側肺通氣區域由重力依賴區轉變為非重力依賴區,順應性增加。腹側通氣區域由
7、臺灣心臟科權威魏崢提倡「俯趴式CPR 」一改傳統面部朝上的做法,讓傷者趴臥姿勢,因過去仿間無適合趴臥器材,頭部只能向左或向右側擺,施行者可蹲或跪在傷者身旁,雙手交迭按壓胸椎位置,一直做到醫院急診室為止。優點:(1)俯趴的姿勢時,因面部朝下,舌頭會自然下垂,不會阻塞呼吸道,自然也免去了傳統CPR最為困難的口對口人工呼吸。(2)傷者接受俯趴按壓時,則會因朝下,嘔吐物容易直接從口腔流出去,引發的危機就小得多;若為仰躺,容易流入呼吸道,引發吸入性肺炎,這通常是患者最致命的原因。此乃由主導CPR的美國心臟學會ACLS委員副主席McNeil醫師於1989年首次提出,該想法魏崢在2004年的研究也證實可行,但至今尚未被廣泛運用,為了證明「俯趴式CPR」真的有效,魏崢為了證實俯趴式的效果不比傳統式差,甚至更好,該研究已發表在著名的《Resuscitation》國際期刊與《中華醫學雜誌》。
由上述依人體體解剖學體位科學論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睡姿革命所列臨床觀察近萬案例,日本、台灣二位胸腔內科大老之提倡呼籲,俯臥位通氣可取代不人道之氣切插管呼吸器通器,為不容置疑正確方案,值得全面推廣應用。
四、血氧值低下百病生
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中,有七大死因:癌症、心肌梗塞、腦梗塞(中風)、糖尿病、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元兇之一。現代人常見會導致缺氧之二種不良生活習慣:一、長時間久坐,導致缺氧,有坐以待斃危機。二、仰臥睡,會阻礙氧氣之通氣量,更有四大項因素造成血氧值低下,有長眠壽終正寢危機。
仰臥睡會造成人體血氧值低下:
(一)病從口入,容易受感染:人因進入深睡時,副交感神經主導,自體防衛能力更弱,仰睡因口鼻直接朝上,易受病房中空氣懸浮微粒落塵、細菌、病毒等直接侵入感染,尤其在【醫院爆量空汙】之院內感染下,更為嚴重,這些帶有病原體之分泌物,仰睡會因重力因素,因誤嗆而流入呼吸道。且會流向肺部沉積於下側肺,甚而引發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等肺部病變,導致體力及免疫力因而下降,這是許多他種疾病之住院病人,最後常併發此症而往生原因之一,又因此分泌物會阻塞呼吸道,無法淨化通暢呼吸道,會造成體內血氧值低下一也。
(二)人體呼吸道肺部之排痰作用,有三大非免疫因素主要防禦功能:1、粘液流動。 2、粘膜纖毛運動。 3、反射性咳嗽等三項;可將侵入呼吸道肺部之空氣中微粒分子、病毒、細菌等,以黏液纖毛將其排出體外。惟如採仰臥位及氣切插管通氣,肺部體位在下方,由下往上,不利於將肺泡中帶病毒粘液,依上述三項非免疫因素防禦功能,無法經由肺部黏膜上之纖毛將其順利排出,而淨化呼吸通道,且會流向肺部沉積於下側肺,甚而引發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等肺部病變,導致體力及免疫力因而下降,這是許多他種疾病之住院病人,最後常併發此症而往生原因之一,又因此分泌物會阻塞呼吸道,無法淨化通暢呼吸道,會造成體內血氧不足二也。
為人類健康而努力~中國醫藥大學校友李春興博士研發專利認証的「中藥防護口罩」獨樹一幟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口罩成為人人搶購的必備品;中國醫藥大學校友李春興博士是中藥學專家,近年潛心研發出一套中醫藥經由呼吸道吸入的創新給藥途徑,能防控空氣傳播傳染病的「中藥防護口罩」,並獲得三項技術專利,在市售各種不同材質口罩中獨樹一幟。臺灣養生保健協會秘書長李春興醫學博士,於2014獲邀參加在北京APEC「中醫藥在防控空氣傳播傳染病之應用」學術大會時,即發表「中藥口罩在防控空氣傳播傳染病的應用」,透過學術研究結合臨床經驗,研發出一套中醫藥創新給藥途徑,即中藥可經由呼吸道吸入給藥之創新防控空氣傳染的「中藥防護口罩」,同時獲得三項技術專利如下:一、穿透率:市售一般醫用口罩大多為三層,僅能阻擋空氣PM3微粒分子及阻擋80%穿透率,N95口罩則能阻擋空氣PM2.5微粒分子,阻擋97.9%穿透率;「中藥防護口罩」增加一層成四層,防護開口層,開口可供置放濕紙巾、中藥香包、溫熱包、茶包、咖啡包香花包等,是一種創新給藥途徑療法。二、密合度:市售醫用口罩,大多左右兩側無法密合有洩漏縫,無法密合,估計約有 50%中 PM2.5 微粒分子,由此處被吸入呼吸道,導致無法發揮其有效防護作用。「中藥防護口罩」增加左右兩側防護層,左右兩側密合,四面密合,較能有效防護病毒及空氣PM2.5微粒分子被吸入,密合度最佳。三、緊密度:由於臉型的弧度並非平面,耳掛式依靠耳朵來固定,耳朵無法承受過大張力,緊密度不足;「中藥防護口罩」附加頭掛式固定卡片,可將耳掛式改為頭掛式,增強緊密度,也沒有空氣阻力問題。李春興博士表示,傳統中醫藥在防瘟疫上扮演重要角色,早年百姓常用香囊防疫,即芳香辟穢方法,如同現代醫學之芳香療法,香氣分子可以促進人體免疫球蛋白的產生,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同時能調節全身新陳代謝,平衡自主神經功能。古代名醫華佗曾用丁香、百部等,藥物製成香囊,懸掛在居室內,用來預防肺部疾病。唐代醫家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佩“繹囊”,“避疫氣,令人不染”的記載。清代,佩戴香囊成為皇宮的防病措施之一。
李春興博士有感於預防流感之各種防疫口罩,仍有美中不足之處,於是根據中藥原理和臨床經驗研發「中藥防護口罩」,並獲得三項技術專利,在市售各種不同材質口罩中獨樹一幟。
網址:https://www.cmu.edu.tw/news_detail.php?id=4499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性極快,2020/5/6倫敦研究研究團隊表示已知200種新冠病毒變異!冠狀病毒傳播方法,惟有加強宣導改善正確生活習慣,配戴能有效防護口罩,才能有效避免飛沫感染、空氣PM2.5微粒分子傳播,及正確方式勤洗手來消毒,這亦是台灣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成功主要關鍵。
李春興博士在2014年底APEC「中醫藥在防控空氣傳播傳染病之應用」學術大會,發表論文後,返台後歷經多年,研發出:1、密合度緊密度俱佳且增一開口層成四層之専利防護口罩。2、依新冠肺炎失去嗅覺症狀,以芳香療法,研製出現代化中藥香包。3、依病毒特性怕熱,其最適宜傳播溫度為10℃-20℃,研製出可維持40℃-45℃現代化中藥溫熱包。4、俯臥位通氣四種寢具,可通氣外並可促進排痰。等四大項革命性創新専利產品,可全方位防控空氣傳染病及PM2.5微粒分子傳播及危害。如今亦被2019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如下:
一、由2020.02.18鐘南山院士透露首例新冠肺炎屍檢“肺部塞滿黏液”有大量非常黏的黏液,這將導致病人的通氣不通順,“進一步解剖會說明我們認識這個病的特點,同時要特別注意讓患者氣道通暢。因而促進排痰亦是防治關鍵。
二、2020年海峽兩岸衛生部疾病管制署公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得到證實:
1、中國大陸衛健委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3版》開始2020/03/04(試行第七版)》(3)保持氣道溫化濕化;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療: (4)挽救治療:對於嚴重 ARDS 患者,在人力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每天應當進行。12小時以上的俯臥位通氣。
[註:中藥溫熱包口罩可保持氣道溫化濕化。 ][註:俯臥位4種寢具可用於通氣及排痰。]
2、2020/1/29長江日報:“國醫大師”王琦院士開的外用香囊預防藥方。處方:藿香20g、制蒼朮20g、菖蒲 15g、草果 10g、艾葉 10g、白芷 12g、蘇葉 15g、貫眾 20g。功效:芳香化濁辟穢;用法:煎水室內薰蒸或研末製成香囊佩戴。[註:中藥香包芳香療法]
3、2020/2/16台灣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第三版(p5及p25) 。2020/3/13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第四版(p18) 對於重度 ARDS 的患者,若使用俯臥式通氣(prone ventilation),建議每天應進行至少12-16 小時。備註:建議對患有嚴重 ARDS 的成人和兒童患者使用俯臥式通氣,但需要足夠的人力資源和專業知識才能安全地執行此類治療。
創新防疫中藥香包口罩
其過濾性、密合度、緊密度及空氣阻力等四大因素俱佳,能有效防控飛 沫感染及空氣中微粒分子及流感、冠狀病毒侵入呼吸道,加上該口罩增加一層專利開口層成四層,開口層亦可置入中藥香包、溫熱包、濕紙巾等成多層防護,防控飛沫感梁空氣中病毒傳播一也。
[if gte vml 1]>


2.鼻與肺:
鼻子→氣管→肺→微血管→肺靜脈→心臟→動脈→微血管→細胞→微血管→靜脈→心臟→肺動脈 →肺泡→微血管→循環全身至各個器官。

中藥溫熱包防疫法:
2020/03/04中國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三)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療。(3)採用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可適當採用高PEEP,保持氣道溫化濕化。該提示亦是中藥溫熱包作用機轉如下:中藥溫熱包:是將中藥香包提取粗粒,加入生熱材料以不織布包裝,使用時將其搖盪、搓揉,即產生化學反應,產生熱能,平均溫度 45°C,可持續時間 24 小時,可供置放於專利口罩之開口層,直接吸入溫熱暖空氣,除保持氣道溫化外,加上冠狀病毒怕熱,除能讓病毒無法近身外,提高肺部溫度,讓新冠病毒無法在肺部活躍,並能促進人體內呼吸道的黏膜之分泌,將病毒之痰液及時地以排痰方式清除出去,此乃溫熱療法,防控病毒傳播三也。